一個缺少文化的人,是一個精神上的貧困戶;一座缺少文化的城市,是一座沒有希望與魅力的城市。近日舉行的市委全體(擴大)會議暨市政府全體會議,將文化建設確定為當前義烏重中之重的工作,義烏文化的春天來了! 加強文化建設,是貫徹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的迫切需要。 當今時代,文化已成為地方凝聚力的重要源泉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、綜合實力的重要支撐。義烏要實現(xiàn)轉型發(fā)展、走在前列,必須充分認識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極端重要性,切實增強加快推進文化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。 黨的十八大著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實現(xiàn)社會主義現(xiàn)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,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(yè)作出經濟、政治、文化、社會、生態(tài)文明“五位一體”的總體布局,強調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(fā)展大繁榮,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。近年來,省委先后提出建設“兩富”、“兩美”浙江的戰(zhàn)略目標,在強調經濟發(fā)展的同時更加突出精神文化生活,對文化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。 加強文化建設,是引領轉型發(fā)展的迫切需要。 遙想當年,義烏在沒有地理區(qū)位、特殊政策和資源要素優(yōu)勢的情況下,“無中生有”地創(chuàng)造出了“市場奇跡”,其根本原因,就在于我們擁有能夠較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“信義”文化傳統(tǒng)。如今,義烏要再扛改革大旗、勇當改革先鋒,必須傳承和發(fā)揚優(yōu)秀文化傳統(tǒng),堅持和積極踐行正確的義利觀,爭取達到義利共贏。 同時,文化作為一種智慧經濟、綠色產業(yè),不僅直接推動經濟增長,而且在資源、環(huán)境約束日益加劇的今天,對提升經濟發(fā)展質量更為關鍵。在新時期,義烏要在區(qū)域和國際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,必須要從過去拼資源、拼消耗的模式中走出來,更多依賴文化、品牌和科技贏得發(fā)展空間。 加強文化建設,是提升城市品質的迫切需要。 文化就是城市的一張金名片。義烏,要在世界城市之林勝出,成為耀眼之星,就必須充分發(fā)揮文化締造城市品質的重要作用。 我們要通過文化建設來改善城市風貌,進一步豐富城市色彩、創(chuàng)新建筑形式、保護和改造歷史街區(qū),凸顯城市文化的獨特性和時代性;要通過文化建設來提升公共服務水平,進一步完善文化基礎設施、繁榮文化事業(yè)、創(chuàng)作文藝精品,提供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;要通過文化建設來培養(yǎng)市民素質,進一步形成助人為樂、見義勇為、誠信包容的社會風氣,塑造講文明、講禮儀、講法治、講公德的義烏人和義烏城市形象。 加強文化建設,是滿足市民精神文化追求的迫切需要。 當前,義烏人均GDP超過1.2萬美元,已進入精神文化消費的旺盛期,市民對文化有了更多期待,文化消費呈現(xiàn)多層次、多方面、多樣化的特點。我們要加快推進文化建設,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服務,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。 同時,現(xiàn)在的義烏,不僅是義烏人的義烏,更是中國的義烏、世界的義烏,迫切需要我們以更加高遠的視野、更加寬廣的胸懷,吸引和融合來自全國乃至全球的優(yōu)秀文化,形成多元文化融合的發(fā)展格局,以滿足不同層次、不同地域的人的精神文化追求,提升義烏這座城市的吸引力、凝聚力和感召力。 |
GMT+8, 2025-7-7 08: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