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nton是建筑攝影師,與設計類雜志的合作也十分密切。憑借這些年在創(chuàng)作中的感悟,他開始對室內設計產生了興趣,并以圈內人士自居。于是,當看到這所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學生公寓時,他的創(chuàng)作激情被激發(fā)了。這是歐洲典型的大學生公寓格局,進門處是敞開式廚房和衛(wèi)生間,往里走是一個方形的空間,簡單、刻板、毫無生氣。長寬為5米×3米,同樣是個尷尬的尺寸。不少朋友勸他放棄這個“雞肋”的住所,因為面積實在太小。如果一味地追求擴大空間使用率,很可能造成視覺上過于結構化,沒有情感。一向喜歡在創(chuàng)作中注入個人表達的安東顯然不會這么做,他大膽打破原有格局,巧妙利用一收一放的對比,在15平米空間內,安排了一切正常居住所需要的功能區(qū)域。而且,獨特的選材和配色,讓小空間充滿原創(chuàng)的新奇感以及現代的大都市風情。
改造第一步就是拆除原來所有的隔斷墻,將這里打通為一個大空間。為了更好地分析各個功能區(qū)的位置安排以及進行有效的實驗,他專門請人做了3D效果圖,反復嘗試改動,最終形成了現在的方案。在進門處裝一個大盒子,把衛(wèi)浴間、儲藏室收在其中。盒子的另外一個作用是分隔起居空間和衛(wèi)浴間,頂部和天花板之間留有一定距離,這樣,人站在起居室時,視覺上不會覺得擁堵。自然光通過這個空隙還可以進入盒子內部,避免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費。相反,全部采取隱藏式安裝,貫穿房間整個長度的桌板和兩層擱板,則完全采取敞開式的格局,將廚房、餐廳、工作室等功能集合在一起。一通到底的板式設計讓視線無限延伸,緩解了房間原本的狹小和局促。盒子朝向起居生活區(qū)的一面被油漆成黑色,充滿神秘感,也與安東平時的氣質十分相符。 |
GMT+8, 2025-5-13 07: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