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功秘訣:把別人不愿意做的事做好 成功者所從事的工作,是絕大多數(shù)的人不愿意去做的。------這是以美國管理學者韋特來名字命名的“韋特萊法則”,換一句話說得全面的點:做別人都不愿意做的事,并把它做得更好,你就會取得成功。 下面幾個實例說明了這一點: 先蹲下,才會跳得更高 2000年,企業(yè)分來一批大學生,分到我們分廠的幾名大學生思想有些波動。原來她們的同學有的直接分到了處室干技術管理工作,不用在一線實習,經常陪領導出差,直接參與新產品研發(fā),備受大家的羨慕。我把這些大學生們召到了一起,和他們進行面對面交流,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,:“大學四年,你們學到了基本的理論知識,只算是進了機械制造行業(yè)的門。這就像學開車一樣,理論考試通過了,鉆桿也過了,但還要進行路考,培養(yǎng)你的應用和應變能力,不至于成為“馬路殺手”。你們在企業(yè)中,也必須通過實踐,了解機械操作中的刀具選用、工裝設計和工藝流程,才能把你們的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,變成你們的經驗,即知道其然,也知道其所以然。這也像跳高一樣,只有在跳之前蹲下去,才會跳得更高!只有在基層“寂寞”幾年,扎扎實實地了解掌握實際加工工藝流程,才會成為加工方面的專家!“這些學生認真向老師傅學習加工經驗,進步很快。后來有的調入工廠研發(fā)部門成為骨干,其中的一位成為了大家公認的技術人才,被我們提為技術部經理,成為公司的重要專業(yè)人才,拿到年薪,委以重任。 當班長,是你大學中的財富 2006年,我的孩子正在中美合辦的大學中上大二,要同時修中美“雙學位”,學習非常緊張。突然她來了個電話,說同學們一致推選他為班長,他感覺到學習緊張,不想干,而且學習好的同學都不愿意干。我對他講,這件事決定權在你手里,我提點建議供參考。一是班長也是個管理者。你可以通過這個崗位,改變不愛當眾講話,不愿與陌生人接觸,遇事不愿拿主意、缺少自己主見的性格缺陷,并通過合理安排時間,在大學中既學到了專業(yè)知識,又得到了性格的培養(yǎng)和管理上的鍛煉,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實踐,是一個一舉多得的好機會。我的孩子經過自己慎重的考慮,接受了班長的職務,在后來的時間里,比別人學得更刻苦,擠出時間作好班長工作,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好務,其思考能力、交際能力、管理能力、組織協(xié)調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,不但取得了雙學位,而且還多次被評為大學的“優(yōu)秀班干部”,畢業(yè)時學校還希望他留校工作呢? 做非標,讓效益滾滾而來 隨著我國機械加工技術和水平的不斷提高,精密數(shù)控加工手段廣泛應用,我們企業(yè)所充實的模具行業(yè)同質化競爭越來越激烈,價格越來越低,利潤越來越少。近年來,我們根據我們的優(yōu)勢,決定進入非標設備制造市場。因為:非標設備產量少,需要設計能力強,加工形成不了批量,絕大多數(shù)機械制造企業(yè)既不愿意、也不敢承接這類產品。而正因為無人愿意做,所以競爭者較少,利潤率較好,特別是適合我們這樣設計、工裝、非標技術能力強的企業(yè),在這個小市場定會作出大名堂!幾年來認證了我們的決策是正確的。我們避開了大路貨的市場競爭,制作的非標產品越來越多,除鐵路非標外,為SKF、FAG、威克萊、鋼研院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、農機院等單位制作精密、特殊、專用的非標設備,得到了客戶的認可,取得了較好的效益。 韋特萊法則的啟示 ------做別人不愿意做的事,競爭者少,事半功倍,容易成功。 每個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,大家都想做的事,一定會競爭激烈,相對你自己來講機會就很少了。因別人都不愿意做,所以競爭者較少,你的機會就會更多,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 ------做別人不愿意做的事,無人注目,專注工作,容易成功。 做大家都想做、關注的事,你既要研發(fā)作事,又要防別人“盜竊”,還要應付各種關注,無時間工作。做別人不愿意做的事,會被別人當成“傻子”,無人注意而可以潛心研究,工作效果更明顯。 ------做別人不愿意做的事,需要勇氣,持之以恒,容易成功。 別人不愿做的事,肯定會有眾多原因的。一是做別人不愿意做的事需要勇氣。 林肯因簽寫《解放奴隸宣言》而名留千史,是因為他的前兩任總統(tǒng)缺乏勇氣。同行下海取得成功,那是因為大家在那個年代都沒有“下!钡挠職。二是做別人不愿意做的事需要毅力。許多別人不愿意做的事,如指甲刀利太小,不愿做;環(huán)保項目周期太長,不愿做。廣東非常小器公司的董事長梁伯強先生,經多年來的專注和努力,把大企業(yè)不愿做,小企業(yè)做不來,讓老百姓煩惱的“小不點”產品——指甲鉗做成了中國第一,世界第三的“巨無霸”,年銷售額過億元,需要勇氣和毅力。三是做別人不愿意做的事要有優(yōu)勢。既要分析好自己,把自己的優(yōu)勢找出來,在分析好別人不愿意做的事中有哪些和自己的優(yōu)勢相重疊,這樣做起來容易取得成功。 |
GMT+8, 2025-8-2 19: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