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對市民社會責任意識有什么要求? 答:①人際關系融洽,公共場所禮讓互助,友善對待外來人員;②開展扶貧幫困、慈善捐助、支教助學、義務獻血、捐贈器官、義演義診、環(huán)境保護、植綠護綠等活動。 2.測評體系對公共交通秩序有什么要求? 答:①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劃,車輛、行人各行其道,機動車讓行人行橫道,無闖紅燈、亂穿馬路現(xiàn)象,乘客排隊候車(候船)、依次上下車(船);②建成區(qū)萬車死亡率達到國家暢通工程評價標準。目前,我市禮讓斑馬線、正向停車等已成市民共識。 3.志愿服務精神是什么? 答:奉獻、友愛、互助、進步。 4.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是什么? 答:文明禮貌、助人為樂、愛護公物、保護環(huán)境、遵紀守法。 5.職業(yè)道德的主要內容是什么? 答:愛崗敬業(yè)、誠實守信、辦事公道、熱情服務、奉獻社會。 6.家庭美德的主要內容是什么? 答:尊老愛幼、男女平等、夫妻和睦、勤儉持家、鄰里互助。 7.個人品德的主要內容是什么? 答:愛國奉獻、明禮遵規(guī)、勤勞善良、寬厚正直、自強自律。 8.市民在公共場所應遵守的道德行為包括哪些? 答:公共場所無亂扔雜物、隨地吐痰、損壞花草樹木、吵架、斗毆等不文明行為;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全面禁煙,并有明顯的禁煙標識;影劇院、圖書館、紀念館、博物館、會場等場所安靜、文明,無大聲喧嘩、污言穢語、嬉鬧現(xiàn)象;有序排隊,保持社交距離,打噴嚏掩口鼻。 |
GMT+8, 2025-5-4 10: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