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近日傍晚時分,筆者在繡湖公園看到這樣一幕:在一棵大樹邊,一個約5歲大的孩子對著大樹方便,他的爸爸則在一旁殷勤地伺候著。離他們幾十米的位置,就是公園的公共廁所。
事實上,類似這樣父母任由孩子隨地方便的事屢見不鮮。家長領著孩子出去玩,當孩子急呼著要“尿尿”的時候,一些家長總會把孩子帶到路邊草地,有的甚至就在人行道上就地解決,可能根本沒想過要去找公共廁所。
散步于風景優(yōu)美的公園,抑或走在整潔的馬路上,突然看到一堆糞便,或聞到一股濃烈的異味,人們作何感想?面對此問,有些家長并不太在意,認為“孩子有尿不能憋著”、“小孩子嘛這有什么大驚小怪的”。一些家長還笑稱:“尿在草地上,是在幫小草施肥呀!”而這是典型的不文明行為,有損城市形象,有違道德準則!
隨地方便看似小事一樁,實則涉及深層次問題。正所謂:子不教,父之過。孩童天真幼稚、涉世未深,倘若沒有家長的默許、縱容,甚至“教唆”,又怎會在眾目睽睽之下隨地方便?套用時下網絡上流行的一句話說:孩子們拉的不是大小便,而是家長碎了一地的節(jié)操!
更過分的是,還有許多成年人以身示范、不知羞恥,在市區(qū)街巷內、車站周邊等公共場所隨地方便,令過往行人避之不及。
但這一現(xiàn)象帶來的思考,卻又不僅限于道德層面。經常有出租車司機吐槽:公共廁所不好找!說的也有道理,現(xiàn)在市民要找個公共廁所并不容易。
“活人不能讓屎尿憋死”,作為公共資源的一部分,公共廁所理應得到最優(yōu)先的配置。我們在創(chuàng)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,應該科學增加城市公廁配置,免費開放政府部門和服務性場所的廁所,以方便市民內急之需。此外,像公交車、公園等公共場所,也應多放置些垃圾桶,為兒童方便提供便利。
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容易,人的文明素養(yǎng)形成不易。有些習慣只要改良了,就能堅持做好。人有“三急”,可再怎么急,也不能太“隨便”!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