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日前,義烏國際商貿城附近一帶混跡著一批人,他們兜售“家傳寶貝”等古玩,實際卻在演一出“托兒戲”。昨日,記者從義烏市公安局商城派出所獲悉,這群人已被警方抓獲。
古董實為樹脂制品
56歲的竇女士是河北唐山人。8月30日下午5時許,竇女士到國際商貿城采購貨物,途經興中小區(qū)時,一個打著收購、出售古玩招牌的攤位吸引了她的注意。
此時,一名年輕男子來到攤位前,向攤主出示3件包滿泥巴的“玉器”后說:“這是我的家傳寶貝,現(xiàn)因缺錢急著出售,很多地攤出價太低,我舍不得出手!睌傊骷僖饪戳丝,稱這幾件貨都是真的,是好東西。但又稱自己一時沒這么多錢,收不起。
男子見狀,便向邊上的竇女士兜售。竇女士見收古玩的攤主確認這幾件“玉器”是真貨,覺得能撿到便宜,便與對方討價還價,最后以5000元的價格購買了這3件“玉器”。交易成功后,年輕男子又稱自己是陜西人,他表哥處還有從陜西寶雞盜墓得來的“珍品”。
竇女士又向對方以3200元的價格購得兩件體型較大、包滿泥巴的“玉器珍品”。之后,男子的表哥還熱情地向竇女士要了電話,稱今后找到好東西就聯(lián)系她。
回到賓館后,竇女士迫不及待地對購得的5件“玉器”進行清洗。去掉外層的泥巴后,竇女士才發(fā)現(xiàn)里面包著的根本不是玉器,而只是一些用樹脂做成的工藝仿件。
正當竇女士懊惱時,突然又接到表哥打來的電話,稱他手上還有10個小玉件,因馬上要回老家,準備以更優(yōu)惠的價格賣給她。竇女士將計就計,約對方在國際商貿城一區(qū)門口見面。當晚9時許,見到表兄弟的竇女士立即向對方提出要退貨還錢。見事情敗露的表兄弟扔下手上的10個假玉件馬上逃離。
接到報警后,商城派出所民警立即展開偵查,發(fā)現(xiàn)這對表兄弟已會同擺地攤的攤主連夜逃至金華,并輾轉寧波、紹興等地。9月2日晚11時許,民警在紹興一小旅館內將正在熟睡的3人抓獲。
他們專盯牢“撿漏人”
經查,3名男子均為安徽利辛縣人,無業(yè)。他們打著收賣古玩的名義,拿著假古玩蒙騙不懂收藏的人。每次他們先由一人在人流量較大的地方擺一個收購、出售古玩的地攤,然后安排另兩人攜帶假古玩在附近,遇有年紀大的人在地攤前觀看,便由其中一人到攤位前表示有“古玩”要出售。攤主則以“專家”的身份確認“古玩”是真的,只要有人想撿便宜就會上當。
“這些假古董都只是幾十元的劣質工藝品,但經改頭換面后,開價上千元,甚至幾萬元。”商城派出所二中隊中隊長陳志華說,在他們的自駕車后備箱內,警方還發(fā)現(xiàn)了多箱用于詐騙的假古玩。“這些人很有可能曾多次作案,幸虧竇女士發(fā)現(xiàn)上當后及時報警,可能還有一些市民花高價購買了贗品仍不知情!标愔救A說,如有類似遭遇的市民,請好好查看手中的“古董”,如有疑惑,可向警方報警。目前,案件仍在進一步審理中。
“投資古玩的風險很大!标愔救A提醒,在民間流通的古玩有真有假,沒有專業(yè)知識和豐富經驗的市民往往很難鑒別,大家購置古玩時一定要謹慎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