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(jù)《廣州日報》報道,作為全球最大的直銷巨頭,雅芳深陷賄賂門,有審計報告指出,雅芳雇員于2005年向中國官員和第三方咨詢機構支付了數(shù)十萬美元的可疑資金,以獲取中國直銷牌照,其中部分資金的發(fā)票上記錄的是官員禮品。據(jù)華爾街日報報道,負責調查雅芳高管海外行賄案件的聯(lián)邦檢察官已向大陪審團遞交了調查證據(jù)。
國內著名學者司馬南有一段話很深刻、很精辟:西方的腐敗是剛性腐敗,中國的腐敗是人性腐敗。西方的民主,必須要有選舉,而選舉必須要有錢。美國被選上的參議員平均要花費900多萬美元,希拉里花費4200多萬美元,還沒選上總統(tǒng)。這種玩法,老百姓根本玩不起,政治人物接受了財團的支持,獲勝后,必然要給予回報。這就是民主制度下腐敗的剛性原理。而在中國,官員的任命受諸多因素影響,工作能力,群眾測評、人情關系以及賄賂等等,但這種開支和大規(guī)模的選舉所需要的費用相比完全不成比例,因此和財團沒有直接的關系。他們上任后的腐敗主要是和人性的貪婪有關,收入不高和法規(guī)監(jiān)督不完善則是外因,但從客觀上并沒有必須腐敗進行錢權交易的剛性緣由。
司馬南的話可謂切中要害,中國的腐敗更多就是人性的貪婪。在公眾場合道貌岸然,背地里卻都是貪得無厭。武漢市市政建設管理局原局長明九斤穿的衣服、褲子、皮鞋都是便宜的大路貨,有時還穿著有窟窿的襪子。寶雞市公安局原局長范太民曾當著局監(jiān)察室主任的面在一個體戶送給他3萬元的存折上寫道:“我雖然沒有錢,但我有人格、有黨性……我視不義之財為糞土。”當場將存折退還;河南交通廳“四連腐”廳長們上任前都立誓不蹈前車之鑒,但最終都沒能抵擋不住金錢的誘惑。
事實上,對于雅芳回落門事件,國人的關注點絕對和中西方腐敗的本質一樣存在差異。國外調查的是不是存在賄賂門,對公司涉嫌不正當競爭作出處罰。而中國的老百姓關注的重點是哪些官員涉及了腐敗,他們手中掌握了哪些權利,這些官員會不會受到應有的懲罰。
對于西方剛性腐敗,我們無需關注。對于雅芳,我們也無需過多指責。換個角度去分析問題,我們不難看出,雅芳如果賄賂門真的存在,也是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所決定的,雅芳要想在中國這片大市場獲得立足之地,就需要近朱者赤,這是生存法則。
如何讓洋企業(yè)不再出現(xiàn)“洋橘枳之變”,或許這才使我們該關注的重點。
在中國,人性腐敗幾乎滲透于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,比如逢年過節(jié)收禮問題。中央早已三令五申,各級政府對此也是年年發(fā)文件、提要求,可依舊擋不住送禮者的“熱情探訪”與收禮者的默契配合。一個愿送,一個愿收,正是有利益在驅動。
我們不能醉心于教育可以解決一切問題,我們最急迫需要做的無非就是健全機制,加強監(jiān)督。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,深入分析、查找容易引發(fā)不廉潔行為和腐敗現(xiàn)象的部位和環(huán)節(jié),建立健全規(guī)章制度,切實提高制度執(zhí)行力。這種機制的建立,更需要做到宏觀和微觀相結合,防微杜漸,比如學習新加坡建立嚴苛的公務員財產(chǎn)申報制度和公開制度,讓官員不至于被一點一滴的腐敗侵蝕。
要讓權力受制于大眾的眼睛。胡總書記多次強調要“發(fā)揮輿論監(jiān)督積極作用”,如果各級各部門都能夠主動接受輿論監(jiān)督,學會在輿論監(jiān)督中工作,在民主政治中進步,從而使輿論監(jiān)督真正成為捍衛(wèi)社會和公眾利益的“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眼睛”,這樣中國式人性腐敗才會沒有市場。只有讓中國人性腐敗逐漸消失,才不會再發(fā)生雅芳“洋橘枳之變”的丑聞。
該貼已經(jīng)同步到 紫石112的微博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