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蕉亚洲一级国产欧美|午夜福利国产观看视频1|这里只有精品91|国产饥渴熟女91专区

<listing id="1puvf"><b id="1puvf"></b></listing>
    <delect id="1puvf"><b id="1puvf"></b></delect>

    <acronym id="1puvf"><button id="1puvf"><sup id="1puvf"></sup></button></acronym>
    <dl id="1puvf"><nav id="1puvf"><strong id="1puvf"></strong></nav></dl>
    <center id="1puvf"></center>
  1. <dl id="1puvf"><thead id="1puvf"><span id="1puvf"></span></thead></dl>

    義烏網

     找回密碼
     注冊
    義烏網 首頁 義烏新聞 查看內容

    義烏:“中國牌”圣誕節(jié)

    2012-12-26 11:41

    摘要: 12月24日,浙江省寧波市天一廣場。 一個令人炫目的“節(jié)日天堂”。天花板是光潔耀目的圣誕球,門簾是金光閃閃的鈴鐺,而那些如同壁紙一樣鋪滿墻面的花環(huán)——無論它們是藍色、綠色還是紅色,都在反射著令人雀躍的光芒 ...

    12月24日,浙江省寧波市天一廣場。

         一個令人炫目的“節(jié)日天堂”。天花板是光潔耀目的圣誕球,門簾是金光閃閃的鈴鐺,而那些如同壁紙一樣鋪滿墻面的花環(huán)——無論它們是藍色、綠色還是紅色,都在反射著令人雀躍的光芒。

    這位40歲的浙江商人坐在那里說:“我對圣誕節(jié)沒有一點感覺!

    閃爍的“天堂”是蔡勤亮的辦公室,同時也是他那間“浙江卓遠圣誕工藝品廠”的產品展示廳。蔡勤亮擁有兩個生產圣誕裝飾品的工廠,產品遠銷世界各地。每年夏天銷售旺季的時候,工廠的工人需要每天加班到晚上10點才能完成訂單;而那個100平方米大小的展示廳,則會被不同語言、不同膚色的采購商,“堵得水泄不通”。

    毫無疑問,中國商人已經把這個傳統的西方節(jié)日做成了自己的大生意。在蔡勤亮的辦公室里,一切都在奮力閃爍,尤其是那些鑲嵌在花環(huán)中的彩燈:它們被拼成馴鹿的形狀、圣誕樹的形狀,或者是英文字母拼寫的“圣誕快樂”。醉人的圣誕氣氛里,人們幾乎會忘記,房間的門外,只是浙江義烏一個不起眼的住宅小區(qū)。

    包括蔡勤亮在內的上百家圣誕用品銷售廠商,就這樣聚集在福田二村小區(qū)的臨街商鋪里。高大的圣誕樹、笑容可掬的圣誕老人,與身后6層高的紅色樓房并不協調地共存,組成了這個全球最大的圣誕用品集散地。全球市場上60%的圣誕產品,都是從這里出發(fā),被銷往世界的不同角落。

    提供這一數據的,是義烏圣誕行業(yè)協會秘書長陳金林。作為中國少有的幾個地方行業(yè)協會的對外發(fā)言人,他同時估算,如果把范圍擴大到“中國制造”,那么全世界用來慶祝圣誕的商品中,有80%都屬于“中國牌”。

    全球的圣誕節(jié)都離不開“中國制造”

    從外表上看來,陳金林是個樸實低調的中年人,但回答專業(yè)問題時,他常常言辭犀利。一位美聯社的記者曾經詢問他,“人民幣幣值是否被低估”,結果他立刻不甘示弱地反擊:“你們欠中國那么多錢,當然希望人民幣升值。”

    他說自己已經數不清接受過多少外媒采訪。“英國人、美國人、日本人、法國人……見多了!彼麕е靡獾纳裆种噶信e。

    吸引媒體的是這里規(guī)模巨大的圣誕行業(yè),當然,也包括那個藏在住宅區(qū)里的圣誕商品集散地。美國《華盛頓郵報》曾經在報道中描摹這里的場景:260多家“門面房”的商鋪,供應著現代美國人圣誕節(jié)所需的全部裝備——放在前院草坪的塑料雪人和馴鹿,掛在煙囪邊的長襪,還有圣誕樹上的、亮閃閃的飾品……

    如同報道隨后評論的那樣,“全球的圣誕節(jié)都離不開‘中國制造’”。擺放在英國商場前的圣誕樹,可能來自中國沿海的某個工廠,而擺放在美國家庭草坪上的塑料雪人和馴鹿,則很可能來自義烏福田二村的某個商鋪里。

    2012年,浙江義烏聚集的圣誕企業(yè)數量已經超過700家,圣誕用品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。一家名叫航天工藝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向媒體透露,去年公司向50多個國家出售了1000萬美元的圣誕禮品,折合人民幣6000萬元;另一家不愿意透露名稱的企業(yè),光是每年發(fā)往全球的圣誕樹,就已“超過400個集裝箱”。

    伴隨著這些滲透全球的圣誕球、圣誕樹,常年身處中國東部縣城的商人們,看待生意也早已帶上了“全球視野”。

    2010年,蔡勤亮也在接受采訪時被美國記者問到了匯率問題,他當時暗藏機鋒地回答說:“中國商品價格上升,傷害的是美國普通消費者的利益。更何況,我們可以不再生產圣誕飾品,但美國人還要慶祝圣誕節(jié),還需要這些東西!

    這個很少走出國門的企業(yè)主,對于不同國家的客戶卻能輕易區(qū)分。他總結說:歐洲人要求精致、產品上檔次,還要考慮環(huán)保,而南美、中東地區(qū)的客戶,要求沒那么復雜,“只要看著熱鬧,能體現氣氛就可以了”。

    連全球經濟的冷暖變遷,都能清晰映射在這些閃亮的圣誕裝飾品上。從2008年到現在,蔡勤亮明顯感覺,歐洲、美國的采購商需求減少了,反倒南美洲的一些國家,經濟增長迅速,訂單數量也有了明顯增加。

    “南美很多國家都是發(fā)展中國家,像中國一樣,經濟一天比一天好,所以消費一直在提高!彼^頭是道地分析說。

    至于新聞里最熱門的歐債危機,中國商人們的體會更加明顯。在媒體的報道中,一位圣誕用品經銷商向媒體抱怨,自己的英國客戶,訂單金額降低了90%;而蔡勤亮則發(fā)現,今年來自己店里采購的歐洲人,明顯更青睞“中低端的商品”。

    “日子不好過,他們就精打細算,想盡量買便宜點,我們也就盡量做得更便宜一點。”他說。

    “中國改良版”圣誕

    顯然,在“中國牌”的圣誕節(jié)里,中國商人們賺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。不過,很少有人發(fā)現,這些生產小飾品的中國商人,也讓西方傳統的圣誕節(jié)發(fā)生了不一樣的改變。

    兩年前,媒體曾經報道過一則趣聞:因為國內棉花價格上漲、棉布普遍提價,中國制造的圣誕老人被換掉了棉服,轉而穿上無紡布質地的廉價外套。這條新聞里專門計算說,無紡布質地的圣誕老人服裝售價最高35元,而法蘭絨質地的圣誕服售價每件約為180元——成本足足“縮水”了80%。

    事實上,義烏的商人們不僅給圣誕老人更換了外套,連用來填充圣誕老人的棉花,他們也試著換成了成本更加低廉的泡沫塑料,甚至是沙子。

    如同其他“中國制造”引人喜愛也為人詬病的特征一樣,“中國牌”圣誕節(jié)的變化之一就是“廉價”。媒體報道暗示中國商人們偷工減料,不過在陳金林看來,這一切都是“義烏商人縮減成本的努力”。他說:“一直以來,我們都想用低成本造出高檔次的產品。”

    如果說廣東讓人們想起手機、電腦配件和蘋果公司的iPad,那么浙江的義烏則讓人們更多想到襪子、玩具,以及鑲著人造水晶的小飾品。人們在這里總能找到匪夷所思的便宜貨,早些年,還有人不客氣地抨擊,義烏賣的都是“垃圾”。

    回憶起10年前剛剛開設工廠的時候,蔡勤亮笑著承認:“現在看看,我們當年做的東西確實很‘垃圾’。”

    與廣東外商批量設廠的歷史不同,浙江的民營企業(yè),大多完全發(fā)源于民間。蔡勤亮說,最早開始做圣誕產品的時候,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。因為沒有經驗,最初幾年的產品往往問題百出:原本應該光潔無瑕的圣誕球,卻帶著擦不掉的“麻點”;另一些產品的配色,也被弄得亂七八糟。

    他笑著指向辦公桌前一串金色的裝飾鈴鐺掛飾!白钤绲臅r候,我們可能給金色的鈴鐺加上銀色的蝴蝶結,或者給寶藍色的花環(huán)配上鮮綠色的字母!彼f,“現在大家都知道了,鈴鐺上下要做成同一個顏色,寶藍色要配銀色才會好看!

    隨后的幾年,蔡勤亮一直在改進生產技術,剔除那些“看起來很糟糕”的商品。但直到今天,總體來看,他的產品依然和“高檔”扯不上什么聯系。

    蔡勤亮把原因歸咎于市場:“大家都喜歡買便宜貨,如果產品太高檔,就不符合市場需求了!

    更多能看得見的改變,也發(fā)生在這些“中國牌”的圣誕產品里。蔡勤亮回憶說,最早的時候,按照國外發(fā)來的訂單,他生產的都是一些很簡單的產品,比如一個孤零零的圣誕球,或者一個個單獨包裝的圣誕鈴鐺。

    而現在,擺在辦公室里的樣品已經完全不一樣了。五顏六色的圣誕球像彩燈一樣被穿成了一串,幾只鈴鐺被綁在一起,加上一只蝴蝶結,組合成一個更復雜的裝飾品。

    至于那些原本是空心的圣誕花環(huán),中間也早就被加上不同的裝飾:有的是一只扎著絲帶的禮物盒,有的則是一只小巧的、正在奔跑的馴鹿。

    蔡勤亮說,一開始,他和其他廠家的商人只是做出來試試,沒想到國外的采購商都覺得“效果不錯”。最近幾年,工廠銷售的都是這種“中國改良版”的圣誕裝飾品,而那些原本是西方傳統、樣式簡單的產品,如今已經很少有人再下訂單要求生產了。

    有錢沒錢,他們總得過圣誕吧

    浙江義烏,這座擁有200萬人口的繁華城市,以銷往全球的“小商品”而聞名。這里聚集著230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超過兩萬名常駐采購商,而聚集在這里的中國商人,也總善于在各種環(huán)境中找尋自己的機會。

    來到義烏的人們能輕易看到這樣的畫面:在三層樓高、總長超過1公里的國際商貿城,檔口的小商人們不斷用生硬的英文邀請外國采購商“進來看看”;在市區(qū)一家連鎖酒店的大堂,等待辦理酒店入住的客人,會突然轉身跟同樣在排隊的房客搭訕,推銷“自己工廠生產的玩具”。

    甚至,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,在這些商人看來也是機會。那一年,原本是全球最大圣誕用品制造基地的深圳遭受重創(chuàng),連規(guī)模最大的圣誕樹工廠都被迫宣告破產?闪x烏的很多工廠不僅挺過了危機,隔年還把原本屬于廣東的訂單也吸引了過來。

    陳金林說,這是因為廣東的大型企業(yè),生產的大多是高檔產品,而義烏的中小企業(yè),產品相對比較低端。“金融危機讓歐美國家的消費能力下降,他們買不起精致的商品,只能轉向更便宜的‘義烏制造’了!

    2009年,挺過了金融海嘯的中國商人又遇到了新的問題。這一年,俄羅斯打擊當地偷漏關稅的“灰色清關”,強行關閉集中銷售中國產品的切爾基佐夫斯基集裝箱大市場。原本被蔡勤亮寄予厚望的俄羅斯市場毫無預兆地突然癱瘓,年終一算賬,他在這個國家的訂單數額只剩下前一年的10%。

    走投無路的蔡勤亮只能在巴西、阿根廷、智利等南美國家找機會。那一段時間,為了開拓新市場,他一有空就鉆研巴西、智利等國的風俗人情,甚至包括當地人的顏色喜好。

    他用《孫子兵法》里的語句評論自己的行為:“知己知彼,才能百戰(zhàn)不殆!

    之后的幾年,方方面面的困難不斷襲來。2010年,棉花、油漆、原油,原材料價格一路上漲,工人的工資也比10年前整整提高了兩倍。2011年,當地為了完成節(jié)能減排任務,每3天停電一次,企業(yè)主只能自己燒燃油發(fā)電,用電成本又翻了一番。而在即將結束的2012年,最引人注意的依然不是什么好消息:歐債危機愈演愈烈,美國經濟持續(xù)低迷……

    但如同之前的每一次危機一樣,那些小企業(yè)主總會在各種各樣的危機中,拼命找尋自己的出路。

    為了應對消費能力下降的歐美客戶,義烏一家工廠把一次性的圣誕用品做成了平日里也適用的產品,其中銷量最好的,是一個印著圣誕老人頭像的抱枕!八粌H可以在圣誕節(jié)期間裝點氣氛,還能在平時用得上,很符合現在歐美客戶的現實需求!惫S負責人說。

    事實上,在接受采訪時,相比于談論困境,義烏的商人們更愿意解決現實問題,并且樂觀地描述未來。

    蔡勤亮反復表示,無論西方消費者有錢沒錢,圣誕節(jié)都是他們不能省略的重要節(jié)日,圣誕產品也是個無法消除的巨大產業(yè)。陳金林則用更加直白的比喻說:“就像中國人說的,‘有錢沒錢,回家過年’。就算是楊白勞,過年還會給喜兒買條紅頭繩呢!”

    至于未來幾年,蔡勤亮的努力方向,是繼續(xù)努力開拓新興國家、包括中國國內的市場。在這個民營企業(yè)哀鴻遍野的年景里,他用充滿自信的語氣說:“中國聚集了這么多圣誕生產企業(yè),只要西方人過圣誕節(jié),就要來這里采購,我們就有錢賺。”

    他身后的整整一面墻,都掛滿了價格低廉卻色彩耀目的圣誕花環(huán)。這些“中國牌”的圣誕用品,其實更像一個個“中國牌”的勵志故事。

    只要是實實在在做事的人,就永遠都不會垮

    就在圣誕節(jié)前一周,義烏市委書記黃志平在媒體上發(fā)表文章,邀請公眾關注義烏眾多中小企業(yè)主。他寫道:

    “每個企業(yè)主都有……不一樣的人生。比如,一家人10年前破產,之后兢兢業(yè)業(yè)東山再起;有位攤主的貨被長期賒賬,艱難地東拼西湊,最后渡過難關;一個生產商因為設計款式過時,貨物滯銷,只能賠本賤賣,回籠資金,重新設計新款式,新款式贏得廣泛好評并大賣;一個廠家的貨物為了薄利多銷,每件只賺幾厘錢……”

    這位地方官員隨后在自己的文章中評論說,這些中國商界最真實、最可信、最堅強的底層故事,也是“過去30多年里中國大崛起的精彩瞬間”。

    作為義烏的中小企業(yè)主之一,蔡勤亮也有自己的“中國夢”。他覺得,那是一種代代相傳的文化:“每個人都有一種希望,只要自己努力,就能讓生活變得更好!

    2003年,29歲的蔡勤亮開辦工廠,把臺州老家的圣誕球制造產業(yè)搬到義烏,希望能“直接跟外國人做生意”。10年時間,原本只能生產圣誕球的工廠,如今已經能生產11個系列的400多種產品;他的客戶,也從美國、西歐,擴大到了俄羅斯和南美諸國。

    不過,當工廠生意越做越大,生活也越來越好的時候,蔡勤亮卻偶爾生出轉行的念頭。過去幾年,他的工廠每年都會面臨不同的困難:房租上漲、工人工資上漲、美元貶值,每個數據的輕輕波動,都會讓工廠利潤減少一大截。

    甚至連那間藏身于住宅區(qū)里的小門面房,都是由幾家企業(yè)聯合組成的行業(yè)協會,費力協調購買而來。

    相比之下,老家的很多親戚似乎有一條更加誘人的生財之道。前幾年,當蔡勤亮每天為了降低成本、設計新產品而焦頭爛額的時候,很多炒房、放高利貸的人們,只要坐在家里,財產就能翻著番一路高漲。

    那一段時間,流行在浙江的一個笑話是:一個多年經營企業(yè)的商人,生意慘淡,最終只能靠在家炒房的妻子貼補資金。更多企業(yè)家開始感嘆:“搞實業(yè)不如搞投機!

    不過,對于蔡勤亮而言,誘惑之下,他始終把企業(yè)作為主業(yè),堅持經營了下來。

    他回憶說,當時自己只是覺得,“如果大家都不勞而獲,那社會肯定要有問題”。如今幾年過去,自己靠著工廠,雖然沒有一夜暴富,卻也沒像那些炒樓、放高利貸的人一樣,遭遇資金鏈斷裂的滅頂危機。

    他因此言辭嚴肅地總結:“只要是實實在在做事的人,就永遠都不會垮!

    平常的生活里,蔡勤亮常常關注經濟新聞、國家政策。他關心國務院在義烏設立的“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”,也關心大的“國家政策動向”。他說,自己最近最關心的一件事,是十八大之后,“新一屆領導集體會讓國家的經濟發(fā)展朝哪個方向走”。

    當然,更多的時候,他考慮的是把企業(yè)如何做得更大,賺更多的錢。他說:“我想通過努力過得更好!

    “中國牌”里的奇思妙想

    接受媒體采訪時,陳金林常常會講起一個故事。5年前,一個義烏人去德國旅游,花15元人民幣買了一個圣誕松果。結果等他回到義烏的家里才發(fā)現,這里也在出售一模一樣的松果,而它的價格是5毛錢。

    類似的故事也曾發(fā)生在香港。一個金色的、綁著蝴蝶結的禮品盒,在香港賣10元人民幣,而在義烏,它的價格還不到一元錢。

    顯然,面對“中國牌”圣誕節(jié)的大蛋糕,中國的商人們分到的,只是很小一塊。

    蔡勤亮說,一切問題來源于同類產品的競爭,“產品同質化太嚴重”。他指著辦公室前面一串金色的鈴鐺掛件告訴記者:“這個東西,我們賣4.5元人民幣,到了美國,就能賣4.5美元!

    但他對這樣的情況欣然接受:“人家有本事賣出高價,我不能眼紅啊!”

    作為一個合格的生意人,蔡勤亮的口頭禪是“在商言商”。他有一套完整的商業(yè)邏輯,面對國外采購商攫取的巨額利潤,蔡勤亮說,做生意眼光要看遠一點,“讓客戶賺錢最重要”。

    “如果國外的客戶利潤豐厚,明年他們就會再來采購,我也能再接到訂單!彼f著,擺出一副生意人的老道表情,“中國人有句老話,有錢大家賺嘛!”

    相比于抱怨外商的“壓榨”,中國的圣誕用品制造商更喜歡想辦法解決困難。過去幾年,越來越多的奇思妙想被帶入了“中國牌”的圣誕用品里。有一家工廠發(fā)明了一種會發(fā)光的花瓶,另一家工廠則在圣誕樹上加裝了USB接口,插上U盤,就能用遙控器播放里面儲存的音樂。

    連看起來最沒有花樣的圣誕球和圣誕鐘掛飾,也有人研發(fā)了新技術,在上面噴繪出亮閃閃的圖案。陳金林介紹說,這一今年剛剛出現的新產品引起了很多國外采購商的強烈興趣,美國的可口可樂公司就專門在這里投下訂單,生產了一批印有公司商標的禮品圣誕球。

    至于那些著眼于開拓國內市場的企業(yè),則嘗試著在圣誕用品里增加更多的中國元素。它們包括被做成燈籠形狀的圣誕球,以及一個穿著綢緞服裝、“打扮得活像中國地主”的圣誕老人。

    蔡勤亮今年也開發(fā)了新產品。那是一只像手表一樣的裝飾手環(huán),“手表”的腕帶由紅色不織布制成,“表盤”的位置上則縫著一個圣誕老人笑容可掬的大腦袋。

    “國外客戶喜歡這個產品嗎?”看到產品的來訪者好奇追問道。

    蔡勤亮回避了這個問題。他轉過話頭說,在國內的市場上,這個腕帶賣得“還不錯”。

    圣誕節(jié)在中國更像一樁生意,而不是一個節(jié)日

    過去幾年,便宜、新奇、種類豐富的“中國牌”圣誕產品,正在逐步席卷全球。它的威力是如此巨大,連圣誕老人的故鄉(xiāng)都沒能幸免。

    今年8月,來自芬蘭的圣誕老人基金會專門組團來到義烏考察。在傳說故事中,地處北歐的芬蘭是圣誕老人的故鄉(xiāng),而在現實世界里,芬蘭也是世界上最早制作圣誕產品的國家。

    考察行程中,最古老的“芬蘭牌”圣誕節(jié)表示,希望和后起之秀的“中國牌”圣誕節(jié)聯合開拓市場。陳金林透露,圣誕老人基金會的秘書長帕卡和他專門就此會談了3個小時,對方提出的合作方案包括在中國設立代工工廠,以及聯手與當地超市商談合作。會談中,芬蘭客人還熱情邀請中國的商人們前往圣誕老人的故鄉(xiāng)考察市場。

    不過,在歐洲經濟低迷的情況下,中國商人應者寥寥!按蠹疫是更愿意留在家里賺錢!标惤鹆终f。

    剛剛過去的一個下午,蔡勤亮坐在自己位于“圣誕村”的那間展示廳里。川流不息的外國采購商早已紛紛回國,只有幾個中國面孔偶爾出現,跟蔡勤亮打個招呼,然后熟練地記賬、取貨。蔡勤亮說,以前只做出口的時候,兩個月前就可以關門放假了,但現在,他的店面會一直開到12月25日。

    “一切全靠國內市場的支撐!彼f。

    他還記得,10年前剛剛開辦工廠的時候,海外市場是最受關注的“重頭戲”。而現在,不同地區(qū)的市場需求此消彼長,反倒是中國市場,每年的消費金額都在快速提升。

    相比于西方世界傳統的慶祝方式,出口轉內銷的“中國牌”圣誕節(jié),看起來“更喜慶、更大氣”。陳金林總結說,國外采購商喜歡簡單、小巧的商品,而中國市場更偏好看重“氣派”的大型裝飾品。他們要求圣誕樹上不僅要有彩球、鈴鐺,旁邊還要擺放巨大的蠟燭、成堆的禮品盒。很多客戶甚至會專門要求訂制一種亮閃閃的大型擺件,看起來好像一只拉著雪橇的、真實大小的馴鹿。

    對于蔡勤亮而言,在全球經濟形勢都不太好的時候,逆勢上揚的“內需”市場讓自己重新找到了底氣:“中國有這么大的地方,這么多人,哪里還有比這更好的市場?”

    說這話的時候,他正坐在自己的辦公桌前。五顏六色的圣誕彩燈在周圍此起彼伏地閃爍,他的一雙兒女,在光鮮耀目的展示品之間,笑鬧著跑來跑去。

    這個西方的傳統節(jié)日是他賴以生存的大生意,可在真實的生活里,蔡勤亮從沒專門慶祝過圣誕節(jié)。他的家里從沒擺過圣誕樹,連剛剛過去的平安夜,他也沒有給孩子準備哪怕一個小禮物。

    他說,圣誕節(jié)在中國更像個生意而非節(jié)日!坝腥诉^圣誕節(jié),酒店就有圣誕狂歡夜、平安夜大餐,工廠、飯店就開始生產,工人們也有了工作、拿到了工資!

    這個從沒學過經濟學的中年人稱之為“圣誕經濟”。他一本正經地解釋說:“只有流通起來才叫經濟,不流通就不叫經濟了!

    在圣誕節(jié)到來的時候,義烏的圣誕村已經進入了蕭條的季節(jié)。各家企業(yè)的商人們已經關閉了店鋪,等待來年新一輪的生產銷售。在此之前,“中國牌”的圣誕產品被整齊地碼放在紙箱里,搬上貨車,通過甬臺高速向東200公里,到達與600多個國際港口相互連通的寧波-舟山港,隨后又被運往不同國家的商場、街道和家庭。

    不過,另一些“中國牌”圣誕產品,其實并不需要走太久的路程。在剛剛過去的圣誕節(jié),富有節(jié)日氣氛的圣誕用品裝飾著遍布中國的大小城市,甚至,在距離“圣誕村”幾公里外的一間商場門口,就矗立著一座富有氣勢的大型圣誕裝飾品:兩道鑲嵌著藍色、銀色圣誕球的拱門上,一只銀色的馴鹿正仰望天際,邁步向前奔馳。

    已經席卷了西方世界的“中國牌”圣誕節(jié),如今又在中國找到了新的機會。

    江灣小學開啟“行走的課堂”  廿載愛心書包漂流路 26萬份溫暖照亮童心  從剛需到柔性 從“床邊”到“心間” 7年試點,長護險的義烏探索  城市生活節(jié) 市民享便利  “五一”義烏文旅市場欣欣向榮  

    義烏網

    GMT+8, 2025-5-10 14:15

    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