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的無私奉獻能挽救陌生人的生命,你愿意伸出援手嗎?在義烏,有這樣23位英雄,他們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。 44歲的義烏商人陳顏娟放下生意先救人;“95后”小伙傅昊翔瞞著家人“偷偷”趕去捐獻;十余年堅守“三獻”工作一線的付小東身體力行詮釋“三獻”意義;貴州小伙周貴雄從獻血者到捐獻者再到義馬志愿者;大學生章曉飛成為我市首位“00后”造血干細胞捐獻者……他們都是造血干細胞捐獻者、志愿者,他們用熱血為素未謀面的人帶去生命希望。 義無反顧 無私奉獻 近年來,記者采訪過多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,在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點——無私奉獻。當被問到是否愿意捐獻時,他們都表示“義無反顧”;說到自己捐獻的原因時,他們又不約而同地回答“拯救他人”。 “90后”小伙蔣祝平是我市第23例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。早在2013年12月5日世界志愿者日,秉持著一顆想做好事的心,他走上了獻血車。這次無償獻血開啟了他的“三獻”之路,只要血站有血小板需求打電話給他,他都會趕去獻血。11年來,完成42次無償獻血,累計獻血量達11600毫升。2019年7月3日,蔣祝平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,他特意在手機號碼后面加了一條備注:“這個號碼永遠不會換,打了一個沒有接就多打幾個!苯衲7月30日,蔣祝平接到了這通“求助”電話,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。為了更好地完成捐獻,他調(diào)整作息、堅持鍛煉、戒掉夜宵,體重從210斤下降到189斤。12月3日,蔣祝平順利完成捐獻。這次捐獻對蔣祝平來說并不是終點,而是他公益之路的另一個起點。 “三獻”工作是托起瀕危患者、挽救和延續(xù)生命的“雙手”。在義烏市紅十字會,有這樣一位特殊的工作人員,他是“三獻”工作的堅定推動者。今年7月,他更是成了親身實踐的捐獻者,他就是退役軍人付小東。對其他捐獻者來說,前期需要溝通和動員;而對于付小東來說,就可以省略很多環(huán)節(jié),不管是自身還是家人,對造血干細胞捐獻知識都非常了解,并且全力配合,這對于患者來說無疑是更大的福音。作為金華市首例紅十字會專職人員捐獻者,付小東希望通過這樣身體力行的方式,呼吁更多人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,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。 在義烏,蔣祝平、付小東這樣的志愿者、捐獻者很多,他們的故事是義烏市紅十字會愛心事業(yè)的縮影,他們共同組成了一支閃閃發(fā)光的志愿者隊伍,實現(xiàn)了義烏捐獻造血干細胞數(shù)量從“0”到“23”的突破。 身體力行 讓愛傳遞 捐獻造血干細胞是要捐骨髓嗎?捐獻過程會痛嗎?對身體影響大嗎?會留下后遺癥嗎?想要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,不妨走進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的生活看一看。 每年的義烏半程馬拉松賽場上不乏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的身影。曾經(jīng)的他們,抓住萬分之一甚至十幾萬分之一的機會,義無反顧地為陌生人捐獻造血干細胞;而今的他們,有的是邊跑半馬邊宣傳造血干細胞捐獻的跑者,有的是賽道邊的守護者,用另一種方式,繼續(xù)參與到奉獻中。 余煜龍是我市第3例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,2014年5月5日捐獻。從第二屆義烏半程馬拉松起,他每年都會出現(xiàn)在賽場上,還成為浙江省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跑馬團成員。賽場上,他身穿印有“捐獻造血干細胞 我行你也行”的宣傳T恤,讓大家看到了捐獻者的精氣神,呼吁更多人加入志愿者團隊中來。 除了賽場上的選手,賽道邊的紅色身影中也有不少造血干細胞捐獻者。義烏市紅十字志愿者隊隊長程青梅每年擔任著賽道保障任務,她給記者看了一份名單,上面出現(xiàn)了不少熟悉的名字:陶輝平,義烏第1例,浙江省第76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,2011年4月12日捐獻;傅東升,義烏第4例,浙江省第195例,2014年8月5日捐獻;傅志剛,義烏第8例,浙江省第460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,2019年3月1日捐獻;鄧順鳳,義烏第16例,浙江省第886例捐獻者,2023年3月21日捐獻;周貴雄,義烏第19例,浙江省第970例,2023年11月8日捐獻…… 一路生花 沐光而行 從2011年4月12日志愿者陶輝平這第一例,到如今的蔣祝平第23例,每一個數(shù)字都熠熠發(fā)光。點滴微光,可成星海。正是這些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志愿者,讓更多患者有了生的希望;正是這些無私奉獻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者,讓受助者能重新出發(fā),沐光而行。 截至目前,我市共有1358名志愿者加入中華骨髓庫。作為這些志愿者、捐獻者的“娘家”,義烏市紅十字會積極開展各項活動,為他們送去社會各界的關心和關愛。今年的9月21日是第10個“世界骨髓捐獻者日”,市紅十字會組織開展“生命接力·愛在義烏”主題活動,部分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代表聚在一起,在森山小鎮(zhèn)園區(qū)共同度過一個難忘的節(jié)日。 |
GMT+8, 2025-5-3 07:30